薛洪言:科技自立背后的金融推手——解码科技创新债券的“含金量”

2025年05月14日16:41    作者:薛洪言  

  意见领袖 | 薛洪言

 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,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创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周期不匹配等痛点。2025年5月7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《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》,协同交易商协会、沪深北交易所、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机构等推出一揽子政策,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进入系统性深化阶段,也折射出我国以金融工具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瓶颈的战略决心。

  据不完全统计,政策发布后,已有国家开发银行、浦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迅速响应,通过承销、发行科创债等方式积极参与创新实践,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银行持续跟进。

  科技创新债券的核心意义:打造更适配科技产业的融资体系

  科创债的推出,本质是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构建更适配科技产业特点的融资体系。传统融资模式下,银行信贷依赖抵押担保、债券发行侧重主体信用评级,而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、高研发投入、盈利周期长等特征,导致其难以通过常规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。科创债的独特价值在于,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向发力,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,增加专项资金供给,重塑其融资逻辑。

  其一,专款专用,定向破解融资结构性矛盾。 科创债明确要求募集资金投向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、产业链升级等核心领域,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00亿元科创债专项支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。这种专款专用机制可避免资金被挪用于非科技业务,确保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创新环节。

  其二,多策并举,降低综合融资成本。 政策通过手续费减免(如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手续费全额减免,中央结算公司全额减免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登记服务费,沪深北交易所免收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认购经手费、上市年费及现券交易经手费等)、风险分担工具(信用保护凭证、地方贴息担保)等配套措施,直接减轻发债主体成本,这种成本优势最终将传导至科技企业的实际用资端,表现为融资成本的下降。

  其三,放宽门槛,激活市场多元主体参与热情。 科创债首次将金融机构、科技企业、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纳入发行范围,并允许灵活设计债券条款,将推动科创债券市场的多元化。而多元主体有望带来生态的创新,例如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通过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,用于设立科技产业基金,形成“债市融资—股权投资—科技孵化”的链式支持;银行不仅可以发行科创债,还可以承销、投资科创债,可以助力银行探索综合化金融服务模式,推动银行从传统信贷中介向“债、贷、股、链”综合服务商转型。

  落地策略:政策协同与市场实践的动态磨合

  从政策发布到银行密集参与,科创债的快速落地体现了“顶层设计—机构响应—市场扩容”的推进逻辑,但初期实践仍以银行为主导的承销业务为主,发行和投资环节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。

  此次政策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多部门联动、全流程覆盖。例如,交易商协会明确科创债的标识规则和发行主体标准,沪深北交易所简化信息披露要求,中央结算公司减免登记服务费等。这种协同机制降低了市场各方的参与门槛和合规成本,为银行、券商等机构快速展业提供了清晰路径。

  就银行承担的角色来看, 当前多家银行以承销方身份参与,例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承销了首批科创债。这一选择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与业务惯性——承销业务不直接承担信用风险,且能依托传统债券承销经验快速切入。

  长远看,银行需尽快从承销端向发行和投资端延伸,在科创债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,反过来也能拓宽业务范围,助力经营转型。一方面,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科创债(如浦发银行案例)可定向支持科技贷款投放;另一方面,通过资管渠道投资科创债,既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,又能够优化资产配置结构,获取长期稳定收益。

  反过来讲,要提高银行深度参与科创债券的积极性,仍需要补足短板,完善市场化机制,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。举例来说,当前政策虽鼓励创新评级方法(如弱化资产规模、强调技术价值等),但投资者对科技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仍缺乏成熟模型。此外,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发行科创债的案例较少,市场对非国有主体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。未来需通过政策性增信工具和市场化风险分担的协同,逐步建立建立“政府风险补偿+专项担保+保险共保体”的多重风险分担模式,才能有效提振各方的参与热情,更好地发挥科创债券的政策效果。

  发展前景:从“试验田”到“主阵地”的扩容路径

  当前,科创债的政策框架已初步成型,但其市场影响力与服务效能仍有巨大提升空间。结合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,未来可从以下维度推动深化:

  一是从参与主体和产品创新两方面继续推动市场扩容。当前发行主体以大型银行和国企为主,下一步需引导更多中小银行、地方性金融机构参与,以更好地满足区域性科创融资需求。例如,区域性银行可结合属地科技园区需求,发行地方优势产业细分领域专项债。产品层面,可探索“绿色科创债”、“知识产权质押债”等创新形态,进一步贴合产业需求。

  二是构建投融资联动的闭环服务,持续完善生态建设。 科创债需与股权投资、信贷支持形成合力。例如,银行可以通过“投贷联动”模式,以科创债募集资金发放贷款,同时联合旗下子公司参与科技企业股权融资,形成协同效应。此外,亦可推动社保基金、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配置科创债,为科技研发提供“耐心资本”,有助于缓解供需双方的期限错配问题。

  三是从政策扶持到市场主导,持续推动制度优化。 短期看,手续费减免、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能够助力试点业务快速落地;中长期看,科创债市场的发展壮大需依赖市场化运行机制。例如,可建立科创债专项指数、推出专属ETF产品等,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;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发科技企业信用评估工具,降低信息不对称,提升中介服务质量。此外,还可考虑对科创债实施差异化考核,如在银行宏观审慎评估(MPA)中给予优惠权重,激发金融机构参与动力。

  总之,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,打破了传统融资的桎梏,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科技创新的沃土,既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,也为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能。

  展望未来,随着政策与市场的持续磨合、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,随着更多金融机构、科技主体和投资机构的加入,这一金融“试验田”有望成长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“主阵地”,在畅通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循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这一过程中,银行的角色也将从“承销中介”逐步转向“综合服务商”,通过“债、贷、股、链”的多维赋能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。

  (本文作者介绍: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,硕士生导师。)

责任编辑:曹睿潼

 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。

 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“意见领袖”,阅读更多精彩文章。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+号,选择“添加朋友”,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“kopleader”即可,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。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。

意见领袖官方微信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快讯: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%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、非标水泥管等,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“315晚会”都曝光了什么?点名了哪些企业? 刚刚!林毅,被查!2000亿白马跳水!上海突发!警方出手:刑拘!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: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,但可能是一盘大棋! 视频|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:碰撞试验0分,专攻司机养生,创始人豪言“开车可续命” | 次世代车研所 “反华五人帮”曝光